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1
  • 2
  • 3
絲綢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絲綢文化
古代打工人 | 采桑養蠶遍地忙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一首漢代的樂府詩《陌上桑》,便將一位叫羅敷的年輕女子,挎著竹籃在城南外的桑林里采摘桑葉的情景描繪的栩栩如生。

而在當下,走進四川博物院,就能看到一件極其重要的文物——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這件文物1965年出土于成都百花潭公園,通體用金銀嵌錯出豐富多彩的圖像,第一層的采桑圖像,正描繪了一群身著長裙的婦女,在茂密的桑園內采摘桑葉的歡樂景象。

NEWS_BBF41AA5B0B9366F6E09B3403D8CF7E0.JPG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 四川博物院藏

無獨有偶,同樣位于館內的四川漢代陶石藝術館中,在一批館藏的四川漢代畫像磚里,也有以在桑林里采桑為題材的畫像磚。

NEWS_AB73601FF32A2A2D141E18CA20FF1693.JPG

桑園畫像磚 四川博物院藏

說到古代四川地區的“打工人”,那采桑養蠶的確算得上是一個較為興盛的工種。據了解。蜀地蠶桑業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蜀”之稱謂,源于蠶桑業的興起和發展。《釋文》和《玉篇》說“蜀,桑中蟲也”。蜀地之所以成為絲綢之鄉,究其原因,與氣候溫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水源豐富等自然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蜀地氣候溫暖濕潤,適合種桑樹。據說四川采桑養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相傳,蜀國首位稱王的人的,名叫蠶叢。而‘蜀’這一字甲骨文,看起來也像是一只蠶的形狀。可以說,在古蜀時期,我們就有比較發達的養蠶技術和采桑的活動。”漫步在展有漢代桑園畫像磚的展廳中,四川博物院講解員王青青細細道來采桑活動在四川這片土地的歷史。

而在文物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婦女們梳著長辮,挽著高髻,身著長裙,有的站在桑樹下用長鉤做勾摘狀,有的攀著桑樹做采摘狀。王青青也解釋到,在采桑勞動中,有些女性會爬到樹上面去采桑,然后把竹籃掛在樹上,一邊采一邊往籃子中裝桑葉。“你可以看到這件青銅器上,有的婦女就是攀爬到了樹上的。”

NEWS_FFE8C4CF363DD84E27E9991313F4C5C9.JPG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上的圖像

至于為何會用女性形象來描摹采桑活動的畫像?那自然是跟當時“打工人”的男女比例相關。“男耕女織”的形式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流傳千年,所以從事絲織業的勞動者大多為女性。從始于周朝的親蠶禮中,就能看到古代社會的男女分工。

“在周朝,采桑養蠶發展成為了一種禮制,那就是親蠶禮。著是由皇后所主持,率領眾嬪妃祭拜蠶神嫘祖、并采桑餵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的禮儀。與此相對的,是由皇帝所主持的先農禮,天子率諸侯親自耕田,從古代社會最高地位的兩個人中,也能看出‘男耕女織’的分工。”王青青補充到。

[!--pape.url--]
主辦單位:四川省絲綢協會、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蠶桑絲綢生產力促進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橋路18號 聯系電話: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絲綢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微信公眾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