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1
  • 2
  • 3
新聞視覺
通知公告
絲綢文化
深度觀察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視覺 > 深度觀察
自動繅絲機發展的回顧和展望—杭紡機葉文董事長

 自動繅絲機作為制絲工業的主機裝備,對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質量水平和經濟效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迄今為止,中國制絲工業無論是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和生絲等級均于世界領先地位,作為世界范圍內最古來的產業,制絲工業并沒有隨著產業革命的進程而衰弱和湮滅,而是以中國民族工業的象征和絲綢文化的標志持久彌新,依舊絢麗多彩,這其中以自動繅絲機為代表的裝備提升和基數進步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

 目前,制絲工業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挑戰前所未有:傳統產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人口紅利不再,產業工人難以為繼,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纖維皇后如何獨善其身?另一方面,機遇也同時并存:“一帶一路”提倡將絲綢變成為聯結世界的紐帶;絲價曾攀上新高,其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繭絲一體化的越勢有助于解決困擾行業多年的蠶繭質量問題。

 因此我相信開展中、日兩國絲的交流合作、回顧和展望相關技術的發展,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的事情。借此機會,衷心祝愿本次“2019中日絲綢交流合作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一、 回顧

 中國的自動繅絲機發展始于1950年代,經歷了引進、測繪、消化吸收、創新發展這么幾個階段。

 1959.1,在原紡結工業部組織和支持下,上海二紡機研制成功D101型自動繅絲機,可以說是開了中國自動化繅絲機的先例,但是其定粒式設計的致命缺陷,實際并未投入批量生產,直到1973年6月經多項改進后逐步開始推廣應用。

 1964.7開始,由杭紡機、浙絲院、浙江絲科所聯合研制的ZD647型自動繅絲機,歷經11個月時間,于1965年6月通過了鑒定。該機采用短杠桿間隙式感知器,移動式給繭,并先后生產了20多組。在湖州、嘉興等絲廠投入生產,批量雖小,也是自動繅絲機首次實現批量生產。在此基礎上,ZD721型自動繅絲機于1972.1由上述單位及杭州新華絲廠聯合研制成功,雙爪移動給繭子機是主要銷點之一。此后,D301型自動繅絲機在1978年完成,并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獎。

 進入上個世界八十年代,江、浙、川齊頭并進,各自之主攻關,江蘇誕生了FD501,四川出了CD1,浙江省研制成功了D301A,但只有D301A開始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真正開啟了我國制絲工業自動繅絲機的時代。

 此后D301B、飛宇2000型、飛宇2000新時代、飛宇領航者等相繼問世,自動繅絲機進入升級時代,不斷完善的新階段。隨著新技術的應用,設計上的創新、性能上的提升,同時由于日本產業結構的調整,成本提升,逐漸退出這一領域,我國自動繅絲機的研究實現了超越,開始進入領先地位。

 回顧我國的自動繅絲機的發展歷程,有幾點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1、政府組織聯合攻關的模式,是自動繅絲機研究迅速取得成效,并且能夠后來居上的重要保障。沒有政府部門的牽頭組織,沒有產學研和用戶企業的共同參與,要取得突破和有效的推廣難度會更大。

 2、以日本為師,是自動繅絲機發展的捷徑。五十年引進日本惠南YM型自動繅絲機和多摩10型自動繅絲機,還有七十年引進日產HR型定纖式自動繅絲機,是中國自動繅絲機研究起步的重要契機。

 小林安、新田佳男等日本自動繅絲機的發明者在退休后長期擔任杭紡機的技術顧問,幫助中國的企業完善和提高自動繅絲機,并協助我們實現自動繅絲機的首次對外出口。日本專家對我們的幫組不僅僅是在技術方面,還體現在質量意識和管理理念上。

 3、實現超越的關鍵是因地制宜,適應中國國情的創新設計,雙爪式給繭,新型絲道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恒線速繅絲方式,通過和標準化設計等,使設備對中國原料有更好的適應性,成本更低,尊重但不迷信日本技術,這也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日本HR自動繅絲機在中國的水土不服以及曾經有公司盲目模仿日本無導輪給繭機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就很好的佐證了這一點。

 觀念上的更新有時候比技術上的突破更重要。自動繅絲機在全國推廣應用的過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很長一段時期傳統企業對新技術的懷疑和排斥,遠遠出乎我們的想象。D301A型自動繅絲機1988年通過鑒定,知道1994年才形成規模銷售,期間的艱難曲折至今記憶猶新!

 二、 現狀

 迄今為止,杭紡機累計生產銷售了3400多組自動繅絲機。使自動繅絲機在市場上的存量超過了4000組。經過20多年的努力,幾乎100%用自動繅絲機替代了立繅機,中國也成了全球唯一能夠并且還在生產成套自動繅絲機及周邊配套設備的國家。但是,制絲行業并沒有因為技術進步而一勞永逸,某種意義上來說,制絲行業面臨的挑戰日益突顯出來!

 1、“人手不足”成為全行業的痛點,以前我們看日本的新聞,覺得83歲的老奶奶還在繅絲簡直不可思議,盡管今天這一幕還沒有在中國上演,但后繼無人是行業生存困境的最突顯出反映。

 2、盡管中國絲業已經走過最高峰這個點,呈現萎縮的趨勢。但是無論是生產效益還是看臺能力等指標,中國圓圓沒有達到日本水平。如日本的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2噸/人,而中國最好的水平只有1噸左右,平均水平大約800KG左右,生產效能未能充分發揮,加上各地產業政策對實體制造也的排斥,極有可能引發行業早衰的危險。

 3、中國絲業整體水平與日本當年仍有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除了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和裝備性能外,原料是一個大問題,由于體制方面的因素,在國去的幾十年里,我們幾乎沒有蠶繭質量大幅提升的現實成果,充斥耳膜的打都是蠶繭大戰、摻假充好的報道。我個人認為,日本HR型自動繅絲機在中國遭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原料繭的問題。

 4、去年以來,絲價不斷走低,剛剛過了幾天的好日子又不見了,絲價和繭價倒掛的情況又兩次出現。實際上,行情的波動也是絲綢行業的一大特色。但無疑又是對絲綢行業健康發展最為不利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制絲企業寄希望于設備的跟新換代。技術進步來緩解面臨的困難,就像當年自動繅絲機的推廣應用讓制絲企業擺脫困境,再現生機和活力一樣。應該說,這對于紡機廠家而言,既是一種鞭策,也是巨大的壓力。

 三、 展望

 日本在開發HR型自動繅絲機時,提出的三個目標是1、生產性的向上2、出絲率的向上3、省力化,簡而言之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斷折和勞動強度。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認為,這個目標任然通用,另外在車頭設計上日本設備更關注效率,中國的設計更側重原料的利用。因此,現階段自動繅絲機的發展應該更關注生產效率的提升。為了適應中國絲業發展的要求,我認為自動繅絲機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

 (一)綜合布局和設計繅絲工藝和流程,減少工序,提高效率,使整個行業的人均勞動生產力提高到1.25-1.5噸的水平。

 (二)連續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管理體系,使繅絲工廠更具有現代化工廠的特征。

 (三)綠色、節能、環保。

 圍繞上述研究方向,至少有以下一些課題可以展開和實施:

 1、選繭、剝繭、煮繭的連續化,自動化,包括空間立體布局,光電自動選繭,根據消耗情況,通過自動平繭實現煮繭機繭量的自動喂入,煮熟繭的智能配送自動移繭等。

 2、新型高性能切斷防止裝置的研究,這是提高自動繅絲機效益的關鍵環節。

 3、自動繅絲機直接成筒者小箋成筒技術的研究。

 4、鮮繭繅絲工藝的研究。

 5、無人化車頭的研究。

 6、自動繅絲機的在線監測和管理,結合繅絲工藝智能專家系統的研究,從而實現繅絲工廠實時的智能化管理。

 7、繅絲循環用水的利用研究,噸絲水消耗降低30%以上。

 8、傳動系統的優化設計,節能新技術的應用,使噸絲電耗降低10%以上。

 9、作業環境、作業條件改善的研究。

 10、新型繅絲樣本工廠的建立。

 如果這能夠成為行業的共識,我們希望共同呼吁,為此創造有利的條件。

 1、政府的組織和參與,政策的扶持和引導。日本的制絲行業萎縮后,日本的自動繅絲機技術研究其實一直沒有停過,高速自動繅絲機(rpm500),繅絲成筒等相關技術研究仍然在進行,還有人工養蠶技術等。產業已消失,研究還在繼續,顯然這不完全是一個市場行為,從中國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這方面的投入很難和效益聯系起來。其次單打獨斗勢必勢單力薄,實力不濟。

2、蠶繭質量的提升是前提條件,難以想象現有的蠶繭原料條件能讓繅絲生產達到日本鼎盛時的水平。最近,四川等地的繭絲一體化發現出現了很好的勢頭,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也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認真總結幾十年來蠶繭質量始終未有大起色的體制原因。

 3、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是不需要說,只需要做的事情,更需要行業內形成共識,因為這真正關系我們的自身發展。

 還有基礎性的研究是不可放棄的,企業間的協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也希望行業協會發揮帶頭、協調作用,整合好各種資源,包括宣傳動員政府主管部門的參與,通過加強中日兩國技術交流合作,繼續把自動繅絲機的事業推進下去,杭紡機也將努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pape.url--]
主辦單位:四川省絲綢協會、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蠶桑絲綢生產力促進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橋路18號 聯系電話: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絲綢網 版權所有 蜀ICP備12031489號 技術支持:
微信公眾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