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1
  • 2
  • 3
絲綢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絲綢文化
傳承中的智慧——苗族蠟染紋樣的結構與繪制程序

傳承中的智慧

——苗族蠟染紋樣的結構與繪制程序

1.jpg

一.緣起

從2013年開始,五次帶學生赴西南地區進行民族服飾技藝田野考察,主要考察蠟染、楓香染、粘膏染的紋樣結構及繪制方法,也請貴州苗族婦女來學校教學生畫過蠟染。收獲很多,每一次考察也是沉淀內心浮躁、收心、修心的過程。以恭敬、謙卑的態度向鄉村婦女學習,以手藝的設計價值為基本線索,研究傳統造物的思想與方法,了解民間技藝與鄉村生活的關系,感受想象的力量與手藝的智巧。

感嘆于貴州苗族婦女繪制蠟染紋樣的手藝與創造力!讓研究生用鉛筆臨摹這些漂亮的蠟染紋樣,可是常常畫不準或出錯,頗感吃力。為什么學過美術的研究生比不過一個鄉村不識字的婦女?我想可能是對傳統紋樣不理解導致的,到當地去看看并動手體驗吧,去了解一下鄉村的婦女如何完成這些結構精巧的古老紋樣吧。

與老紋樣相比,新紋樣少了些規矩,更加隨意自由,多為具象的花鳥類型,想怎么畫都行,自然不如流傳下來的老紋樣耐看。我喜歡老紋樣,結構嚴謹有序,與數理和規矩有關,紋樣大多互為圖底,講究圖形之間的張力與平衡。如果沒有人教授,一時不知如何下筆,很難畫出來。帶著疑問,我們要求當地婦女畫老紋樣給我們看。

邊畫邊聊。得知女孩子大多七、八歲時學先學刺繡,學數紗繡,這是根據平紋布的紋理,數著紗線的根數進行刺繡的一種方法,多為幾何紋樣。學習數紗繡可以幫助理解和掌握經緯紗的垂直、水平方向,以及錯位形成的斜向之間的關系,數紗繡紋樣的變化就是在這幾個方向構成的“米”字形結構中完成的。幾年下來,有一定的理解了,到十五、六歲才開始學習畫蠟,她們稱“點蠟”,因為點蠟也是按照“米”字形結構來完成的。

二.程序化使紋樣簡單易學

老的紋樣復雜多變。什么樣的紋樣放在衣服上?什么樣的紋樣放在裙子或背扇上?都有講究,不能亂來。一般是母親教女兒,從最簡單、最基礎的開始學習,完全按照前人傳下來的方法和程序來學,只有不改變才能傳承下去。年輕女孩先按部就班地學習,長時間的模仿、約束、磨練,所產生的敬畏與謙卑的態度,是做好這門手藝的關鍵。不管多么復雜的紋樣,按照傳下來的方式做就變得簡單易學了。

例一:在六枝特區梭戛鄉高興村一組(苗族)楊云珍家采訪。

楊云珍今年14歲,初二,學習畫蠟兩年了,即便嘴上說不喜歡畫蠟和刺繡,但依然兢兢業業地在學習模仿。

以下是楊云珍跟母親學習的一個簡單蠟染紋樣的步驟:

順著布的經緯線,用指甲在布上劃出水平、垂直方向的線,壓痕形成許多小方格。

2.jpg

3.jpg

在相鄰的四個方格中,先畫一個由點組成的“X”圖形,然后再依次畫出多個“X”圖形。

4.jpg

5.jpg

在“X”之間的空白處填充由四個點組成的小花朵,形成圖和底關系非常好的適合紋樣。

6.jpg

7.jpg

在圖形外圍畫兩個方框,用短線條填充方框間的空白,一個完整的紋樣就畫完了。

8.jpg

9.jpg

10.jpg

步驟矢量圖  繪制:謝菲

雖然初學畫得生澀笨拙,但基本框架結構在那兒約束著,大關系看上去還是不錯的,畫出來的效果也有模有樣。這是先人留下的有效的、可傳授的方法,按照程序來畫,把復雜的紋樣拆解成部件,然后組合,易于理解和掌握,畫起來就變得容易了。好的效果會使初學者產生喜悅和成就感,也是激勵初學者繼續畫下去的動力。以前每個婦女結婚后必須負責這個家庭成員的穿衣問題,方法簡單易學,門檻低,這很重要。入門以后,在熟練和精進中是可以再達到更高的境界的。

楊云珍的媽媽熊國秀教女兒畫的是她們的基礎紋樣。這是媽媽畫的成品,這是基礎紋樣在衣服袖子上的紋樣變化。

11.jpg

上衣袖子蠟染紋樣

在媽媽畫完一個比較難的紋樣后,我們請她再畫一些常用的、簡單一點的紋樣,她很快就畫好了下面這個紋樣。

a.jpg

熊國秀繪制的常用基礎紋樣

12.jpg

步驟矢量圖  繪制:謝菲

在方格結構中有選擇性地填充,組成對稱相連的菱形,每一小方格填充的形狀有些變化,由“正方形”、“扇形”、“樹葉形”形成有趣的變化,每種圖形的頂端部分要充滿方格的頂部,保證每個單位的最大值統一,在秩序中尋求變化,近看具有豐富的細節與美感,遠觀則富有節奏與韻律,這就是傳統紋樣的魅力。

例二:在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屯上村中寨組(苗族),26歲的馬嫣家采訪。

馬嫣學習點蠟兩年左右,別的女孩由母親傳授點蠟技藝,但她小時候喜歡讀書,十幾歲的時候沒有學點蠟。嫁人后在家教養孩子,得空才跟婆婆學習點蠟,主要給自家人做衣服用,有人買的話也會賣。

織金的蠟染以精細聞名。這里例舉的是馬嫣繪制“拉鏈形花邊”的步驟:馬嫣先用指甲在布上劃了多排間距為2毫米的道子。然后在預定的位置上用蠟畫了兩條輔助的細線,接著在中間畫一排連續的短線,再在短線的上排錯位并空一格畫短線,下排與上排一樣,也錯位并空一格畫短線,共畫三排短線就成了“拉鏈形花邊”。當然畫兩排也行,很簡單。

13.jpg

14.jpg

例三:在關嶺縣麻龍村上寨組(苗族)63歲的楊銀秀家采訪。

楊銀秀從十多歲開始學點蠟,成年后很少畫了,直到三年前出車禍摔斷了腿,不能出去打工才再開始重新點蠟,畫成后賣給不會畫的村民,也能補貼一些家用。
楊銀秀繪制蠟染裙子中間紋樣的步驟:

用指甲掐出對折中線,比著三角板,用大拇指的指甲劃出一排與中線成45°的斜線,再畫與之垂直交叉的另一排斜線,兩排斜線形成菱形網格。

15.jpg

16.jpg

以菱形交點為中心點,畫出多個小正方形,先畫每個正方形的垂直線,旋轉布料90°后再畫水平線,流水作業形成小正方形。豎著畫比較順手,線也容易保持平行,這樣快捷、省力、準確性高;也可以盡量減少布料的旋轉,因為布料較大不方便轉來轉去;約6米長的裙料,繪制時,長出的部分會卷起來。

之后用45°斜直線連接這些正方形。

17.jpg

18.jpg

畫好的圖形外加兩圈輪廓線。

19.jpg

20.jpg

沿著輪廓線外圍裝飾兩圈小點點。

21.jpg

22.jpg

空白處形成的“三葉形”圖形里,畫“十”字紋,邊緣的空白處只需畫出垂直線,再用小點裝飾這些剛畫的線。最后,在最先畫的小正方形內畫出黑白分明的九宮格。我們把畫好的布片拿回來后,發現中間下方有一邊緣處的一條的垂直線上漏畫了裝飾的小點,也許是忘了,也許是有意為之,畫的過程是隨意而任性的,這并不難看,也不影響大關系,紋樣生動、有變化。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步驟矢量圖  繪制:謝菲

看似復雜的紋樣,被程序分解成簡單易學的步驟,在簡單的骨架上,分層次繪制,使紋樣變得豐滿漂亮。先人的智慧真的是令我們折服啊!

例四:在丹寨縣揚武鎮排倒村(苗族)81歲的羅云芬家采訪。

因為我們聽不懂對方說的話,無法采訪。跟附近小賣部的人打聽,知道老人家畫的蠟染會賣到農村合作社,那兒收購了也許再賣給別人吧。我們請羅云芬老人畫了“太陽花”和“萬字紋”,這是上衣袖子上的紋樣。

27.jpg

袖子上的蠟染紋樣

羅云芬老人畫太陽花的步驟:

先將一塊長方形白布對折,之后在對角線方向再對折,用指甲壓實折痕,打開后布上有三條呈放射狀的直線。用廢舊手電筒上的一個圓環扣在白布上,用力拍壓,在布邊中心處印出一個半圓和圍繞著它的四個圓。

28.jpg

29.jpg

在布邊的半圓形處劃線,順著剛才的對角線折痕,在半圓形中畫兩條相交的線,填蠟。然后在半圓形外圈又畫了一個內有小點的邊框。

30.jpg

沿著對角線折痕,畫出兩條平行直線,在有圓圈印記的位置停住。先比著一邊的圓畫漩渦狀圓圈,以兩條曲線為單位作畫。

31.jpg

在另一邊也對稱畫上漩渦狀圓圈,直到畫滿。在漩渦外畫月牙狀圖形,兩邊對稱。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沒有讓老人按步驟畫全,明白過程了,就讓老人畫我們想看的下一步了。

32.jpg

33.jpg

羅云芬老人畫“萬字紋”的步驟:

34.jpg

在兩條平行線間,先畫出五條依次縮短的一組平行線。布料旋轉90°,畫出四條依次縮短且與上組線垂直相連的另一組平行線。再次將布料旋轉90°,畫出另一組平行直線。

35.jpg

36.jpg

第三次將布料旋轉90°,這次要畫出七條平行直線,外側的三條是下一個連續的萬字紋的開始。在圍合的方框中心,畫出“十”字紋,之后以一個三折的回紋連接直線和十字紋末端,每畫一個三折的回紋,都要旋轉布料90°(因為布料較小,轉動方便),直至畫完四個。再重復畫下一個“萬字紋”。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萬字紋”步驟矢量圖  繪制:謝菲

同一方向的線條成組畫,再旋轉布料。簡化了步驟,提高了效率,線條間的平行關系更加精準。把圖形拆散成模塊,便于理解結構,也不會看得眼花頭暈數不清數。即使一邊畫、一邊帶孩子、一邊喂雞、一邊聊天都不會畫錯。

例五:在六枝特區新窯鄉橋梁村牛場壩組(苗族)王興玉家中采訪。

我們抵達時寨子后,四處詢問,找到了正在將染好的布去蠟的人家,我們來到了王興玉家中。王興玉正在畫裙子上的蠟染紋樣,橫條紋的蠟染紋樣,看似簡單,其實每個條紋的寬度和順序都是有講究的,不能搞錯。寬窄不同的長長的直線中間,穿插著旋渦紋和鋸齒紋,最有特點的是靠下擺處的紋樣,是一組一組方形紋樣的變化。

41.jpg

裙子蠟染繪制

在王興玉的筆下,造型不同的紋樣豐富有趣。

42.jpg

五種不同蠟染紋樣繪制過程

43.jpg

步驟矢量圖  繪制:李欣慰

先人流傳下來的方法能輕松把握結構,每一個繪畫元素都依附于結構,層次分明,不易出錯。仔細觀察這些紋樣,都是從“九宮格” 、“米字格”的結構中變化而來的。

44.jpg

以九宮格結構繪制紋樣矢量圖示意  繪制:謝菲

45.jpg

以米字格結構繪制的紋樣矢量圖示意  繪制:謝菲

三.九宮格、米字格的結構與變化

觀看這些老紋樣,我們可以感知紋樣中的“規矩”,通過觀看蠟染的繪制過程,發現很多老的蠟染紋樣骨架大多為方形、菱形,再加上對角線的基本結構,也就是“九宮格”、“米字格”的基本結構。紋樣在框架約束中形成規律,并可變化出豐富多采的紋樣組合。

46.jpg

47.jpg

六枝特區梭戛鄉苗族上衣袖子蠟染紋樣

48.jpg

關嶺縣花江鎮普利鄉東關四組苗族上衣蠟染紋樣

49.jpg

丹寨縣揚武鎮排倒村苗族被單蠟染紋樣

四.結論

“九宮格”、 “米字格”是從織物的結構演變而來的,織物的花紋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雷圭元先生說:我們把幾何圖案的花紋稱之為“組織”,其來源于絲織品是無疑的,世代相傳成為一種圖案格式,并應用到各種裝飾領域,成為中國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結構與格局。苗族蠟染的紋樣就是這種格局的產物,各種比例、形式,配合簡單圓點、圓圈、扇形、方形、三角形、鋸齒形等組合,可以讓紋樣發展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組合變化萬千。不同的圖形統一在嚴謹、有理、有序的結構中,達到統一與變化相結合的美。

好的設計是持續使用的結果。每一塊手工完成的蠟染紋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相同的主題也表現得風格多樣,這既與地理環境、習俗和民族文化相關,也與繪制的工具、材料和程序相關,更為重要的是,與每一位手作婦女的獨特體會和感悟相關,紋樣是群體沿襲與個人觀察的互動結果,透過紋樣我們看見的是中國鄉村婦女的聰慧與辛勞。這不是過往的故事,今天在西南部的山區,在中國鄉村的很多角落,依然可以見到她們勞作的身影,我們屢屢見過極高藝術天分的婦女以及她們以自己的雙手所維系的清貧而體面的鄉村生活。即使在物質匱乏、生活原始的環境中,追求美、品質、變化依然是人的本能,唯其如此,才能讓單調的勞作擺脫乏味與沉悶,讓審美的愉悅像每日的陽光一樣照進尋常的平淡生活。

走進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50.jpg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是1988年開始籌辦,2000年經北京市文物局批準正式成立的,是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旨在服務社會,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化資源,成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基因庫。向世界傳達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厚重,成為中國服飾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臺。

民族服飾博物館現有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少數民族服飾廳、漢族服飾廳、苗族服飾廳、金工首飾廳、織錦刺繡蠟染廳、奧運服飾廳、圖片廳等七個展廳,還有供教學及學術交流活動使用的多功能廳以及可以與觀眾實現互動的中國民族傳統服飾工藝傳習館。

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有中國各民族的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等一萬余件。還收藏有近千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拍攝的極為珍貴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飾的圖片。

博物館積極開展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設計教學和科研等活動。從服飾文化研究,服飾設計研究,服飾技藝傳習等方面,探索博物館研究與教學實踐、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新思路、新途徑。博物館設有民族服飾文化方向碩士點,也是學院博士項目的科研、實踐基地。

民族服飾博物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稱號。為傳承、創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揮重要的作用。

[!--pape.url--]
主辦單位:四川省絲綢協會、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蠶桑絲綢生產力促進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橋路18號 聯系電話: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絲綢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微信公眾號,掃一掃